聚天地精华 诲世间学子 被誉“华南地区功能最为完善的地质博物馆”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真牛 !
从生命的起源到物种的更迭,从银河的浩瀚到星球的律动,从矿物的结晶到陨石的坠落,沧海桑田的变幻不可重现,智慧的自然早已在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间,留下了印记。坐落于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的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又名桂林市地质博物馆),正如其馆训所言:“聚天地精华,诲世间学子。”博物馆囊括宇宙之奥秘,以其丰富的馆藏,让所有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沧海桑田,收获打开地球科学知识之门和了解宇宙奥妙的“金钥匙”。一年多以前,地质博物馆正式开馆,标志着广西区内目前唯一的集专业教育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地质博物馆已初步建成,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又增添了一抹亮色。一年多以来,这座地质博物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被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誉为 “华南地区功能最为完善的地质博馆”。 近日,记者走进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探寻它丰富的内涵,感受它的熠熠光辉。
博物馆大厅古生物厅全景
六十多年发展 小小陈列室变身大型博物馆
走进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的接待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具镶嵌于墙壁上的鱼龙化石。这具诞生于2.1亿年前、长达13米、产于贵州关岭地区的鱼龙化石,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令所有参观者惊叹。同时作为镇馆之宝的,还有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南丹铁陨石,重达3.5吨。整个地质博物馆展陈面积约5000平方米。随着参观的进行,一个五彩缤纷又神秘异常的世界一一展现在参观者眼前。
通过展馆的导览图,记者得知,该博物馆围绕生命起源与演化、行星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矿物岩石、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宝玉石等主题设置10个展厅,同时配套 3D 影厅、大标本展区、临展区及校友捐赠长廊等辅助功能展区。
博物馆内的生命起源与演化厅
据副馆长陈宏毅博士介绍,作为素有“华南地区功能最齐全的地质博物馆”美誉的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馆藏实物标本达 5 万余件,其中系统展出了古生物化石、陨石、矿 物、岩石、矿石和宝玉石等珍贵标本6000件,包括来自月球和火星的陨石、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琳琅满目的水晶晶体和来自南极的岩石标本等。此外,对被誉为“地质历史活的教科 书”的金钉子国际地层剖面、独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世界超大型矿床“大厂锡多金属矿”和“平果铝土矿”等专题,地质博物馆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系统展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馆的陨石展厅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已发现全部类型85%以上的陨石类型,合计54种,300余件,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是目前世界上收藏陨石种类最为丰富的博物馆。
丰富的馆藏,意味着它一定有着厚重的历史。别看这座地质博物馆于2016年11月份才正式开馆,其实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桂林地质学校地质陈列室,距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遥想当年,当时的桂林地质学校还是一所不起眼的工科类专科学校,而成立地质陈列室的初衷,仅仅是确立以岩石、矿物、 化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供学生上课、实习所用的。
随着学校的发展,几经校名变化,那座曾经小小的地质陈列室成为了一座大型的地质博物馆。“近5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累计投入 4000 余万元资金对地质博物馆进行改扩建和馆藏建设,让这座地质博物馆再次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陈宏毅说。
长期积累+校友捐赠 成就丰富馆藏
拥有丰富的馆藏,采集的过程定然充满了艰辛。然而,记者在听取陈宏毅的介绍时,却感受到了这些外表冰冷的藏品背后蕴含着的师生奋斗之情、校友捐赠大义。
据陈宏毅介绍,地质博物馆的馆藏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长期的积累,包括建校以来的桂工师生去野外采集 而来的藏品,第二个就是校友长期的捐赠积累。
在采集馆藏标本的过程中,无数桂工人立下了汗马功劳,谱写下了辉煌篇章。
现任广西陨石与行星物质研究中心主任缪秉魁教授曾3次赴南极科考;现任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陈宏毅博士于2015年底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南极科考结束后,两名校友累计为母校献上了200余件不同类型南极岩石标本的“大礼”。
2017年7月,由地质博物馆牵头组织沙漠陨石考察,陈宏毅副馆长任考察队队长,学校教师夏志鹏、杨金豹,研究生欧荣林,中国科学院李世杰博士等参加了此次科学考察。此次科考,取得的重大突破就是发现一块重达28公斤的普通球粒陨石。按照此前考察队合作协议,该陨石已永久珍藏于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供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所用。
这些采集藏品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60多年来,无数桂工学子用汗水不断累积着地质博物馆的馆藏,也展现着桂工学子拼搏进取的豪情。
记者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到,无论是馆外放置于博物馆大门前的矿石标本,还是馆内的校友捐赠长廊,上面均出现了“校友捐赠”这4个字。陈宏毅说,一个个“校友捐赠”的藏品,不仅成为万千桂工学子与母校维系情感的特殊纽带,更成为他们表达对母校殷殷深情的情感寄托方式。
地质博物馆大厅的鱼龙和海百合化石一共38件,均来自学校1958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校友丰嘉富先生的捐赠。
博物馆内的鱼龙海百合化石墙
桂林理工大学前任党委书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现任党委书记张学洪教授,倾其一生收藏,在地质博物馆新馆开馆前夕,为地质博物馆捐赠矿物晶体、岩石、观赏石和古生物化石等标本100余件。
张学洪校友捐赠标本仪式现场
桂林理工大学现任校长解庆林教授为地质博物馆捐赠雄黄、辉锑矿等矿物标本20余件。
珠宝检测和教育领域知名教授张良钜老师将自己珍藏多年的香花石、葡萄石、硅孔雀石等标本捐赠给博物馆,古生物专家桂林理工大学前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现挂任广西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贵英老师将自己研究 用的30余件三叶虫化石标本无偿捐献给博物馆。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2016年11月7日上午10时,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举行化探1963-1班校友系列岩矿标本捐赠仪式。捐赠仪式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校友们把收集自海内外20余个国家的矿物岩石类标本300余件,正式捐赠给母校。
化探1963级标本捐赠仪式现场留影
陈宏毅说,截至目前,五湖四海的桂工校友为母校捐赠的藏品多达数千件,价值无法估量。为母校地质博物馆 捐赠标本,业已成为校友们来母校聚会表达感恩之情的一个传统。
拳拳真情,尽在捐赠义举。正如桂工化探1963-1班校友梁占芳代表捐赠同学发言时所说,多年前学校辛勤的培 育,所有桂工学子对此终身难忘,永怀感恩之心。他们希望通过捐献这些标本,回馈母校,以此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多年来,更多的校友也用同样的方式回馈母校,同时也让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凝聚更多力量,焕发出新的光彩。
四赴南极 科考英雄为博物馆添华章
在地质博物馆陨石标本展厅,一个身着南极科考红色队服的人体模型,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对于熟悉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的人而言,该校的教职工参与南极科考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桂林理工大学的荣誉,更是国家的荣誉。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也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深空探测的战略需求,巩固我国南极科考的大国地位,作为在南极陨石考察领域负责此项目的全国唯一高校,桂林理工大学应国家海洋局的邀请,派遣该校缪秉魁教授和陈宏毅博士先后4次参加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
2002年,缪秉魁参加中国第19次南极科考队格罗夫山考察,一人采集到797块陨石;2009年,作为中国代表参加美国第26次南极科考,其中他发现了两块月球陨石; 2013年,他参加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作为队长与队友采集到了583块陨石。中国南极科考队曾7次在南极格罗夫山开展陨石收集考察,1998年找到4块,1999年找到28块。 2002年缪秉魁首次参加南极科考,一人就找到797块陨石,全队找到4448块陨石。缪秉魁的成绩,得到了业界的一致称赞。
陈宏毅作为缪秉魁教授的博士生,接下了前辈的接力棒,2015年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和队友们一 起发现并回收了630块陨石,并独自收集宇宙尘16件。
陈宏毅博士于2015年底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
截至目前,我国的南极陨石拥有量为12665块。据陈宏毅介绍,桂林理工大学4次参加南极科考,一共搜集陨石6000余块,占全国南极科考发现的陨石数量近一半。
2014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与第30次南极考察队员代表座谈,缪秉魁作为代表发言。
2014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接见缪秉魁教授
赞誉无数 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的开放,随着人们对它的了解日益加深,这座博物馆不再仅仅是桂林理工大学的宝贝,更是所有桂林人、广西人,乃至整个业界和国家备受瞩目的瑰宝。
2016年11月11日,桂林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正式开放。开放以来,博物馆接待了广西壮族中国足彩在线官方APP党委书记彭清华、主席陈武等上级领导,教育厅、科技厅、文化厅、国土资源厅、桂林市委市政 府等相关部门,以及校友、留学生、港澳学子、兄弟院校、 桂林市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等3万余人次,广受好评。
2018年1月初,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为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题写馆名“桂林市地质博物馆”。如今,这8个熠熠生辉的大字,正悬挂在博物馆的正大门左侧。该博物馆作为桂林理工大学和桂林市共建的地质博物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近两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在“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十月科普大行动”和桂工“校庆开放日”等重大节日的系列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桂林电视台、新华网、中新社、光明网、 广西日报、桂林日报、桂林晚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博物馆被媒体称为“华南地区功能最为完善的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内的陨石展厅,作为该馆的特色和亮点,还被业内人士誉为与“北馆”(即北京天文馆)齐名,称之为“北有北馆,南有桂馆(即桂林市地质博物馆)”。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在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回顾 2017 年,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获得荣誉无 数,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中国足彩在线官方APP科普教育基地、广西壮族自 治区“十月科普大行动”先进集体、桂林市中小学生实践教 育基地、桂林市“十月科普大行动”先进集体……
博物馆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观
如今,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已成为桂林理工大学对外交流的窗口,成为地学及相关专业开展专业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基地,更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质、普及大众地球科学知识的平台。此外,地质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定位是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地学科普教育,对促进区域以青少年为主的社会群体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版图片均由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提供)
《桂林日报》网址链接: 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rb/html/2018-01/31/node_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