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官方APP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桂工 > 正文

媒体桂工

      原文链接: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v5vQ5xvm.html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是时代大命题。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致力于美化居住环境、和谐文明乡风、提振乡村产业、优化乡村治理,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了设计力量。

      一、案例介绍

      艺术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依托学校“精准扶贫专家工作站”和“乡村振兴研究院”,组建了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等相关专家、学者于一体的“设计+”专家服务团队。

      “设计+”专家服务团队发挥设计学学科优势,整合人才、资源和理念,围绕广西地方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实地走访、理论研讨、市场调研等形式,摸清我区乡村发展建设中遇到的设计瓶颈和规划难题,为乡村振兴建设把脉开方,推进实施“设计+乡村产业升级”、“设计+乡村风貌提升”、“设计+乡村乡风文明”系列活动,实现设计成果市场化、设计特征区域化,有效助推了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提升了治理效能,得到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同时,“设计+”系列活动为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相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开展也提供了新的借鉴与思考。

      二、经验做法

      “设计+”专家服务团队以设计学学科为依托,开展“设计+”系列活动,以艺术和设计的视角观照乡村生活,为乡村建设量身定制设计方案,助推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一)“设计+乡村产业升级”,助推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必须以保障和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因地制宜,对接地方需求开展设计服务。找准服务落脚点,针对地方乡村产业主推的百香果、茶油、白玉蜗牛、灵芝、红薯粉、二禾米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提取市场认知度、辨识度高的区域和产品元素,将现代设计和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包装设计及品牌建设中。二是产教融合,凝聚师生合力创作设计作品。对接实习实践课程,组织开展命题创作和专题研讨活动,绘制包装效果图350余幅并举办专题展览5场,拍摄助农专题宣传片1部。经多次打磨,“设计+”专家服务团队出品的包装设计亮相灌阳“六月六”尝新节暨雪梨黑李节,得到了灌阳县委县政府和父老乡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大力推广,提升产品销售实现设计增值。团队设计的农特产品包装设计提升了产品销量,拍摄的助农专题宣传片在南宁市各大公交、地铁媒体平台循环播放,极大的提升了农特产品市场认可度、产品辨识度。以百香果、红薯粉为例,产品价格由原来的3.5元/斤和9元/斤提升到4.5元/斤和11元/斤,增长涨幅高达28%和22%以上,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也为广大乡村群众认同和接受。

      (二)“设计+乡村风貌提升”,助推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一是明确设计定位。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设计原则,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执行、乡村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到位、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因素有效衔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二是开展设计研究。从生产、生活、生态的科学规划入手,在尊重自然和历史肌理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环境和村落景观资源,对灌阳县千家峒景区、西山瑶族乡、洞井瑶族乡等实地走访调研10余次,师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10余次,查阅资料560余篇/卷,申报乡村景观设计、少数民族古村落、服装与服饰文化等相关课题40余项,为后续设计实践奠定基础。三是推进设计服务。基于灌阳县“红、古、绿”的发展规划理念,开展“设计+乡村风貌提升”专项课题研究,组织团队设计制定《商家村红色资源开发及古民居街道保护与开发》、《东阳村古墓群抢救保护与开发》及《三树村、永富村水果种植资源廊道建设》等“一村一图”发展规划,以乡村风貌提升工程为契机,融铸传承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乡村。

      (三)“设计+乡村乡风文明”,助推文化兴盛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文明程度。一是统一形象标识。精心设计定制具有高辨识度的“精准扶贫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队”标识,包括服装、配饰、工作场地标识及工作用品等4套/系,亮明工作队员身份,树立良好精神风貌、展现时代担当作为。二是挖掘地域元素。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与文化创意高度“黏合”的设计元素,以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保护和创造性转化为抓手,打造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的设计产品,确保乡村振兴留住民族魂,有传承。以西山瑶族乡、洞井瑶族乡发展建设为契机,设计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服装与服饰,绘制完成50余套富有瑶族地域特色、民族风俗的高定服装和成衣制品效果图;同时,提取瑶族聚居区典型元素,设计特色文创产品10余套。三是打造宣传阵地。对接乡村文化发展建设需求,在东阳村、三树村、商家村、大源村等村委会驻地绘制党建、廉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2000余平方,筑牢党建和宣传阵地;在东阳村小学、黄关二高小等校舍内,绘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墙绘70余幅,紧紧抓住思想铸魂、文化强筋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三、启示与思考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通过开展“设计+”系列活动,在服务乡村生态建设、美化乡村乡风、提质增效乡村产业、孕育乡村文化、加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强党建,夯基础。以艺术的视角、设计的手法、现代传播理念将文化、艺术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融合,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

      二是组团队、聚合力。依托学校“扶贫专家工作站”和“乡村振兴研究院”,组建“设计+”专家服务团、师生社会实践团、创新创业课题组,对接驻村工作队与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形成创作合力,赋能乡村振兴。

      三是兴产业、提经济。通过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重新设计包装和品牌形象宣传,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包装设计案例,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改造、农特产品附加值提升,进而促进村民增收,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四是富文化、促发展。通过提取特色地域文化元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等,将绿色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理念宣讲入耳入脑人心,确保留魂铸根、和谐发展。(作者:王洪让、白凌婷)

    上一条:【新华社】报道中国足彩在线官方APP2022级新生黄丽君圆梦大学

    下一条:《金色年华》报道中国足彩在线官方APP团学组织建设成效